第一责任区
根据教育督导工作安排,2023年对柳河县教育督导第一责任区的义务教育学段“双减”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工作采取实地踏查、材料查阅、问卷调查、教师学生及家长座谈等形式进行,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第一责任区共有3所义务教育学段学校,其中有一所初中:向阳中学,在校生186人,教职工31人。两所小学:建设小学,在校生484人,教职工56人;向阳中心校,在校生314人,教职工56人。
二、“双减”政策宣传和机构建设情况
(一)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各学校高度重视“双减”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党支部副书记、政教副校长、各部门主任及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其中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副组长负责统筹、指导、监督、协调等工作成员则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落实。
(二)“双减”政策宣传情况
学校充分发挥“双减”主阵地作用,支持和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积极聘请校外优秀或有资质的专业型人才进入参与课后服务序列,进一步丰富学校个性化课程,推动学校融合课程及创新课后服务工作。加大“双减”政策宣传力度,主要做法如下:
1.各中小学校在校内醒目位置设置固定“双减”政策宣传栏。
2.定期通过家长会、主题班会、集体培训等渠道向家长、学生、教师等重点群体宣传“双减”政策及本校“双减”工作开展情况。
3.通过公众号、电子屏、微信群、教室黑板报等平台宣传“双减”政策及“双减”工作动态。
4.及时总结“双减”工作动态、定期报送典型案例。
5.学校及时梳理“双减”宣传工作,形成工作台账。
6.通过各项活动及各级各类媒体积极宣“双减”和课后服务亮点、成果。
7.学校开展融合课程创新课程竞赛及成果展示。
8.定期举行展示活动,向家长及社会展示学生训练成果。
三、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课后服务方案及制度制定
年初各学校就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制定《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规定了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内容、课后服务形式、人员安排、学生参加原则、课后服务收费标准以及课时安排等。除此之外为了确保课后服务的质量,还制定了《课后服务制度》《教师上课制度》《课后服务检查制度》《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服务费用发放标准》等,有效提高了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成果。
(二)作业管理
1.完善作业管理制定
各学校执行作业年级组负责制,班级作业统筹制度,健全完善作业布置、作业公示、作业批改、作业评选、作业监督和投诉制度,将作业管理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导学校完善作业管理细则,避免机械、无效作业训练,切实做到中小学生作业减量提质。同时规范考试管理,不允许排名或公开发布学生成绩。
2.强化过程监管
严格监控学生书面作业量,要求教师按照规定布置作业、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参加课后服务的小学生基本不留书面回家,初中生留少量作业回家。严格监控教师批改作业由家长代劳或敷衍了事的做法。
3.加强检查
各校多次对教师布置作业情况随机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
(三)课后服务项目
各学校除开展普惠托管班外,还开设了丰富的个性化课程。除了运用校内体育、艺术、书法、科学、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还面向社会公开遴选非学科个性化课程,聘请合唱指导专家、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到校内开展个性化课程指导,3所学校各种课后服务个性化课程项目达7余种,今年有4名学生参加“通化市人参花杯演讲比赛”决赛阶段,有20余名学生参加省市县的各类艺术竞赛,其中有1名学生荣获一等奖,8名学生荣获二等奖。
(四)师生参与率
本年度3区所学校坚持学生自愿原则,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不早于教师下班时间,并无偿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学校结合实际开设个性化课程,并制定课后服务方案,截至目前,3所共有984名中小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占比为100%,参与教师112人,占比为78.3%,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100%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100%全覆盖。
(五)经费保障
3所学校课后服务相关经费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家长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予以保障。参加“托管服务”的学生,按照上级规定收取课后服务费,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参加“个性化课程”的学生,所产生的成本在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水电费等基础上由家长承担,发放标准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给予减免费用。
四、其他方面
(一)强化教育教学管理
各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严格落实教学计划,强化教师的备课和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求教师要精准分析教情学情,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作业、期末考试、学业质量监测等途径,逐一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辅导答疑和拓展提高工作。
(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一是加强教师培训,有效实施“国培计划”和各级教师培训计划,切实提高教师的“六种能力”,即教师育德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课后服务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二是提高教研实效。充分发挥教研室及专兼职教研员和名优教师的专业支撑作用。积极参与优质作业展示交流和举办作业设计比赛,开展命题研究等活动。
五、“双减”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学校人员配置不够合理,课后服务不到位。
学校专业类教师缺乏,一些个性化课程由学科型老师兼任,投入时间精力不足,专业水平不够。农村地区学校问题更为突出,部分老师甚至兼任多门课程。
2.有的学校课后服务有时以作业辅导为主,类型单一,形式不够活泼。不能真正做到“双减”,造成了宣传落实两回事的现象。
3.有的学校追求学科成绩和升学率,挤占课后服务时间进行讲课、辅导、写作业,初中更为突出。
(二)对进一步做好“双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推进乡镇办学力度
加强乡镇规模学校专业教师配备,实现各种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化。也可通过在本乡镇内实行个性化课程教师走教等形式,实现教师资源有效配置。制定优惠政策,限制农村骨干教师流失等措施,让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能力有保障。
2.做好宣传引导
做好宣传贯彻,家校在学生作业安排上面协同配合。家长、老师、孩子要主动相互协商、友好沟通,一方面指导学生科学选择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课程,另一方面科学安排孩子做家庭教育任务,切忌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孩子晚上培训班却一个不少。家长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惯,如按时作息、惜时守时、认真学习等习惯。
3.做好减负与提质的有机统一
实现减负提质的途径除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老师专业发展以外,还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学习力意味着学业上的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如五项管理实际效果取决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此学校要改进管理方式,教师教学由过去重视研究如何教要向研究学生去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会学。对“双减”政策要因区域差异化对待,如偏远农村地区教师资源紧缺,留守儿童偏多,家庭教育缺失,主城区学校除学校教育外,还有家长的压力、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等。
总之,“双减”工作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和家长共同关心的焦点,本次调研发现家长希望学校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学校及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已经实现了系统化管理,希望学校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做到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家长,实现社会共同的期待。
吉公网安备22052402000010号